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案例速递 >> 电梯顾问
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造成的事故

1、电梯维修工被压井底 、
2005年1月12日下午4点许,正在装修中的联通公司福建南平 市分公司大楼内发生一起电梯“咬人”事故。当天下午,取得电梯 维修资格证书的联通公司南平市分公司王某独自深入电梯井底对电 梯进行调试。因为要进入电梯井底,王师傅先把电梯轿厢调到停在 二楼的位置,然后利用钥匙打开了一楼的手动电梯门,进入井底作 业。 躺在医院病床上的王师傅说:我在维修电梯时把电梯上下升降 给锁住了,正常情况下各层人员无论如何是打不开电梯上下楼的。 令王师傅没想到的是,一场致命的危险和他开了一个玩笑,公司 员工小罗在二楼准备下楼时,为了图方便,来到电梯门前轻轻按了 一下下楼的指示键,电梯门大开了,小罗走进电梯,再按下楼键时, 电梯"砰"的一声直接跌到了一楼。

2、电梯犯病维修工的手也挨咬 

2005年9月15日上午10时许,一名妇女乘坐 沈阳市橡胶研究院的电梯时,电梯在运行中突然 出现跳槽现象,该名妇女紧急拨打了报修电话。 随后,电梯维修工王某与同事火速赶来,两名电 梯维修工在维修电梯时,电梯竟突然下沉,牵引 电梯的一根钢丝绳一下子被拉直了,两股钢丝绳 并在了一起。此时,王某的左手正好扶着钢丝绳, 被死死夹在两股钢丝绳中间。铁西消防官兵紧急 赶到,成功将维修工被夹的左手救出。


事故分析:
1、以上两起事故均是电梯维修人员在维保过程中违规操作 造成的自身伤害。 2、事故1,维修工独自一人维修并下入到电梯底坑中,一 是无人配合;二是无人进行监护。而其进入底坑之前,未将 电梯轿厢内的检修、急停开关打下,进入底坑后又未将‘急 停’按钮按下,使得电梯一直处于正常运行状态,在有人呼 梯后,电梯自动运行而最终导致其受到伤害。 3、事故2,维修工在检查钢丝绳时,未将电梯断电也未将 电梯打到检修状态,且把手放在运行的曳引钢丝绳上,电梯 一运行,钢丝绳就将其手卷入,夹压在钢丝绳中间。
第三部分: 第三部分:电梯维修工事故案例

事故思考:
1、从上述两起事故上可以看出电梯维修人员在进行 维修保养时,安全意识较差,对于一些电梯故障, 自认为是小故障,常一个人去处理,这样既没有了 安全的监护,又没了安全的保障。 2、在电梯维修过程中,不管是上轿厢顶部、底坑, 还是电梯机房,在维修中一定要先将电梯电源断开。 需运行检查时,也要将其处于检修状态进行。对于 象曳引钢丝绳等运转部件,在运行检修时,身体的 任何部位或其它工具不得与其接触,防止其被卷入 或击飞。

3、电梯换钢丝绳时发生的一起事故 

在东北某城仓库。这是一家较大的国营仓库,有多台3 吨4层站服役10年的货梯,由于在年检中发现曳引钢丝绳有 毛刺,决定更换钢丝绳。工作由本仓库的电梯维修人员自行 施工。 施工过程是:(1)轿厢至顶楼,对重放到底楼用木方支起。 施工过程是 (2)轿厢与机房之间挂手动葫芦(3t)吊起。因要用绳头 拉杆,所以将5根钢丝绳全部了取下(又怕出事故特将限速 器夹绳钳捆在夹绳位置上)。(3)根据钢丝绳的长度减少 7%作好5根钢丝绳。(4)在装绳头时人员分成两部分,一 部分在轿顶,一部分到底坑装对重绳头。(5)当对重绳头 装好后发现轿顶少200mm左右。用手动葫芦再次吊起。

由于葫芦吊点不在轿厢正上方,手动葫芦的吨位又小(轿 厢自己重已3t多)一个人拉不动就3个人一起拉。升得越高吊点 斜分力越大,只听到“咣”一声巨响,吊钩从铰点脱落,事故 发生了。轿顶3人2死1伤,在底坑施工的4人,刚刚出来上厕所 听到身后巨响回头望去,只见从电梯的门缝中冲出的尘土就象 火山喷发一样,4个人全部吓呆了,半晌说不出话来。 现场情况: 现场情况:轿顶3个人一个被吊钩击中头部死亡,一个被井道 中的导轨支架碰到头部死亡。另外一个由于站在轿顶中央手抱 大梁,冲底时轿顶产生的巨大变形,使他获得了很大的缓冲, 但3根肋骨骨折。轿顶上一片血迹惨不忍睹。3只缓冲器全部镶 入水泥地中。轿厢护脚板,翻到轿顶上来了。安全钳(滚柱式 瞬时安全钳)动作了,只在导轨上划出了重重的印痕。

事故分析:

1、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现场规章指挥、规章 操作——如吊点不正、手动葫芦选取的载重量偏小、 5根绳子同时拆下、限速器捆住。 2、安全钳未起作用。原因分析:1)由于捆住限速 器,而又人为提高了200mm 左右,安全钳动作时的 速度已高达1。98m/s ,而滚柱式瞬时安全钳只能用 于速度小于0.63 m/s的电梯。2)由于10年来的污物 填平了滚柱的花纹,使滚柱对导轨的比压下降失去 了自锁紧能力。

事故思考:

1、通过以上事故可以看出,我们在维保电梯时,特别 是比较大的维修施工中,我们无论作为现场指挥,还 是维修工人,都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,互相配 合,互相监督,共同把工作安全圆满地完成好。 2、在更换曳引钢丝绳时,我们应先对吊具载荷进行验 证,符合要求的再用;在吊装时,吊点要正,不能歪; 钢丝绳更换要分批,千万不要一起拆下;将电梯轿厢 吊到足够高时用安全钳把轿厢制动住。 3、吊起轿厢后,不包含安全钳在内,应有两套独立的 装置来防止轿厢坠落,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施工。

纽约帝国大厦电梯从第44楼掉到4楼102层楼高的纽约帝国大厦的 一部电梯24日下午载著两名乘客下楼时,突然急速下坠120公尺,从 第44楼掉到4楼,才被安全系统紧急煞住,乘客仅受到轻伤。 外电25日报导,帝国大厦发言人鲁宾斯坦说,电梯故障主要是因为平 衡校正电梯重量的缆线突然断裂所致。 乘客之一的莎姆卡-皮特森说:“当时我以为我快死了,电梯降落的 速度非常、非常快。”由于这部电梯只停大厅、 41楼到55楼,四楼 没有出口,维修人员爬进邻近的另一部电梯,打开逃生口,才护送两 名乘客从横梁爬出脱困。 帝国大厦电梯曾在5月19日接受检查。为安全起见,预定本周对大厦 的64部电梯进行全面安全检查。帝国大厦共有102层楼高,1931年启 用。每年吸引数百万观光客前来参观。

案例1 某市级医院大楼有一台手开门电梯,在操作运行的过程中,驾驶员经常擅自离开岗位且不关闭层门和切断电源。 一天一名老年勤杂工为帮他人挂号,发现4楼电梯层门敞开, 驾驶员不在,就擅自将电梯驶到1楼,然后离开轿厢前去挂 号。此时电梯驾驶员发觉电梯被他人开走,找到1楼将电梯 仍开回4楼。老工人挂完号急匆匆来到电梯处,发觉层门已 关闭,急忙掏出“△”钥匙打开基站层门一脚跨入,踏空坠 落底坑而昏迷,长时间无人发觉造成窒息死亡。 事故分析 (1)该院对特种设备管理混乱,无必要的规章 制度,电梯驾驶员在擅离岗位后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,造成 其他职工擅自动用电梯,并且电梯“△”钥匙流散在外没有 追查。(2)老工人思想不集中,进入轿厢前没有看清电梯是 否在该层站的井道内,致使踏空坠落底坑,造成事故。

案例2 某市某针织品进出口公司办公大楼有一台XH型信号电梯,经常快车开不出,虽经修理但没有彻底修好,时好时坏, 带病运行。一名电梯女驾驶员(无操作证)公休后第1天上班, 将电梯开往10楼冲开水、上厕所。女驾驶员离开岗位后,一 名职工欲乘电梯下楼,但开不出,于是利用应急按钮开慢车, 在层门开启的情况下驶向1楼。女驾驶员回来后看到层门开着 误认为电梯还在该层,结果一脚踏空坠落停在1楼的轿厢顶部, 当场死亡。 事故分析 (1)这例事故是因驾驶员(无证操作)擅自离岗 去冲开水、上厕所,造成一职工进入电梯,在不懂操作程序 的情况下,启动电梯使轿厢驶离原层站而引起的。(2)电梯设 备带故障运行,驶离层站后层门仍敞开。该驾驶员进入轿厢, 未看清轿厢是否在本层站而盲目闯入,坠落身亡。

某冷库事故发生的当天维修人员正在进行电梯检修保养,驾 驶员在轿厢内待命。此时,该库一医务人员见电梯停在4楼,便进入 轿厢欲乘电梯到l楼。电梯驾驶员对他说明,现在正检修,不能载客。 这个医务人员纠缠不休,非要乘梯。驾驶员情面难却,未坚持原则。 只好一面按轿内指令按钮,一面通知机房维修人员,需启动电梯。此 时,电梯已经下降。维修人员发觉电梯运行,感到不安全,立即切断 电源,电梯轿厢在降至4楼与3楼之间停止运行。电梯驾驶员打开轿门 和层门观察轿厢实际位置,发现轿厢底比3楼层面高出1.6m左右,正 准备关上层门与轿门,该医务人员立即阻止说:“算了,我自己跳出 去”。说完弯腰朝外一跳,在着地的一瞬间因重心不稳,向后一坐, 翻落底坑造成死亡。 事故分析 (1)该库对电梯管理不严,制度不全,有章不循,检修 人员与电梯驾驶员配合不好。(2)电梯在维修时应在层楼处挂告示牌 说明电梯正维修保养不能装货或载客。(3)电梯驾驶员对医务人员情 面难却,不能坚持原则。(4)发觉电梯离层站1.6m时,未及时制止医 务人员向下跳,因而造成该医务人员坠落底坑而死亡。

在线客服
  • 在线解答
  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